笔趣阁

布丁阅读>黑旗军黑芍 > 番外第9章采石矶军营(第1页)

番外第9章采石矶军营(第1页)

周皇后优雅地站在讲台上,她面带微笑,眼神明亮而睿智。只见她轻轻抬手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随后开始讲评起古今中外那一个个令人惊心动魄的经典游击战战例。

当讲到古代某位将领运用巧妙战术以少胜多之时,周皇后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战场上的紧张局势和将领的英明决策,仿佛将同学们带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同学们听得入神,不禁被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教室里时不时爆出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随着讲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同学举起手来提问,他们或是对某个细节感到好奇,或是想要进一步探讨战术背后的智慧。面对同学们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周皇后始终保持着耐心与和蔼,她用清晰流畅的语言一一解答,每一次回答都让人恍然大悟,犹如醍醐灌顶。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满了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而在隔壁房间里,吴老先生正静静地坐在那里聆听着周皇后的授课。看着讲台上神采飞扬的周皇后以及积极互动的学生们,吴老先生心中感慨万千。他转头对着身旁的梅总教头轻声说道:“难怪学生们如此喜欢听皇后的讲课啊!瞧瞧这堂课,皇后对于这些经典战例简直就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呐!再看看我,之前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常常被他们问得哑口无言,我的水平跟皇后相比可真是相差甚远啊!”说罢,吴老先生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自愧不如的神情。

吴老先生六十多岁了,胡子已经花白。

只见那梅总教头微微颔,缓声道:“吴先生啊,你所精通的乃是儒学之道,于其他诸般领域嘛,自然就稍显逊色了些。而咱们这位皇后娘娘呢,则对行军打仗之事颇为通晓。要说这儒学之理,皇后娘娘定然是不及吴先生那般精研的啦。只是如今这世道啊,四处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大伙儿对于打仗方面的门道儿可都是兴致勃勃得很呐!像俺这样的大老粗,还真是想不明白皇后娘娘咋就能懂得这么多打仗的事儿哟!”

要知道,这梅总教头可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士,平日里讲话时,总是习惯以一个“俺”字开头。

吴老先生捋着胡须,感慨万分地说道:“此乃上天降下的军事奇才——周皇后啊!她的出现实乃我大唐百姓之福祉啊!想那武士堂中的一众年轻虎将们,个个都如猛虎下山一般勇猛无畏。如今他们在周皇后的指导下奔赴战场,这宋军怕是要吃尽苦头喽!老夫原本对于前方战事忧心忡忡、颇为悲观,但得知周皇后让这些虎将们带兵出征之后,心中总算多了那么一丝希望与信心呐。只可惜不知此番调兵遣将是否能够及时赶到前线,若能赶得及,或许局势尚有转机;若是迟了一步,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堂课讲了一个多时辰,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讲课结束后,白灵进来宣读一份份圣旨,李文武封三品镇北将军,将率梅如梦、薛景峰等五名同学和三百名周府家丁前往采石矶军营,接替杨收的西北军主帅一职;韩铁虎被任命为镇西将军,西南方面军副帅,率五名同学和二百名家丁前往江西湖口,协助主帅朱令云作战,他还有监视朱令云的密旨,一旦朱令云出现投敌、逃跑的迹象,可以立即亮出密旨,取而代之;高文宝出任镇东将军,东面军副帅,率五名同学和二百家丁支援常州刺史,拥有和韩铁虎一样的密旨。

圣旨读完之后,学生们都成了将军,最小的官职也是统领使,教室里一片欢呼,接着,吏部的官员送来了官服、公文和将军印授。祝珠接任吏部尚书后,没有因伤请假,而是拄着拐杖去吏部上任,在第一时间办好了这些手续。

白灵问周皇后道:“娘娘不是让韩铁虎做神武军统领使,协助周铁柱的吗?怎么改当西面军副帅了?根据水晶雪的报告:江贵妃和田淑妃可没闲着,不断派人出宫给她们当武将的父兄递信,那帮大臣和武将也在串连和密谋,他们对你执政根本不服啊!您不能光顾着外敌,还得防着背后捅刀的人。”

周皇后道:“没办法,本宫手下缺人,李文俊去了铜陵一时回不来,朱令云手下集中了近十万唐军,是兵力最多的一路,只有派韩铁虎去当副帅才能安心。本宫已经把‘十八罗汉’中的林仁雄、潘海等四个人留了下来,他们会帮助周铁柱对付那帮反对者。”

此时已是中午,梅总教头安排厨房做好了丰盛的宴席,宴席上有大家都喜欢吃的红烧狮子头、宫煲鸡丁等名菜,周皇后与学生们一起用餐,还向大家一一敬酒,为他们饯行,被敬酒的学生个个激动的满脸通红,端起大酒碗一饮而尽。虽然周皇后每次敬酒只喝很少一点,但次数多了也喝了不少,白皙的脸颊变成了粉红色,更加妩媚动人,就像盛开的桃花。

此时外面下起了小雨,经受过恶劣训练的学生们丝毫不在意,他们披上袍子拿上行囊走出武士堂,冒雨奔赴各个战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文武是最后离开武士堂的人,他刚走了一步,就被周皇后一把抓住衣襟,周皇后道:“文武!这一仗有信心吗?”

李文武回头,目光坚定道:“为皇后而战,战必胜!”

周皇后问道:“赵皇帝手下的大将中,最信任的是‘义社十兄弟’,姓曹的只不过是后起之秀,只能算是二流将领,赵皇为什么会让他担任主帅?”

李文武道:“曹彬出身贫寒,体恤士卒,深得部下拥戴,另外他熟读兵书战策,是个儒帅。而那些‘义社十兄弟’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夫。”

周皇后点头道:“宋军攻蜀国时,姓曹的就是主帅,攻破蜀国都城后,其他宋军将领疯狂抢掠金银珠宝和女人,姓曹的却不取一文,只装了满满一车的兵书回去,是宋军中难得的清廉将领。面对这样的对手,万万不可轻视。”

李文武见四下无人,抓住周皇后的玉手,凝视着周皇后脸庞,低声道:“末将当然不会轻视曹将军,不过如果末将带回了曹将军级,皇后不要忘了当初的承诺。”

周皇后脸一红,也低声道:“你放心,本宫既然做出了承诺,就一定会兑现的。”

此次封官,不仅是京城的周府家将都封了,连外出的李文俊、赵姜也升官了。李文俊做了统制使、正六品振威校尉,赵姜被封为统领使、正七品致果校尉,赵姜的任职公文和印信由李文武捎给他,不过在李文武到达采石矶之前,赵姜就遇到不幸,险些送了命。

采石矶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沉睡。夜色如墨,深沉而浓稠,将这片土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敌我双方的大部分将士都早已进入梦乡,只有少数几个人还在坚守岗位,赵姜便是其中之一。

赵姜站在岗位上,双眼凝视着黑暗中的某个方向,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夜里是他值勤站岗的时候,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关系到整个军队的安全。然而,如果只是轮流站岗,或许他还能够勉强支撑下去,但上司却故意刁难他,命令他每天夜里都要值勤站岗。

赵姜感到极度困倦,眼皮像被千斤重担压着一样,不断地往下坠。他强打起精神,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但困意却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袭来,让他难以抵挡。然而,他不敢打瞌睡,因为一旦被巡逻队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根据军纪,打瞌睡的士兵会被处以军棍伺候,打得半死不活,甚至有可能被直接斩。赵姜深知这一点,所以尽管他的身体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他还是咬紧牙关,拼命与困意抗争。

表面上看,唐军的军纪似乎十分严明,但实际上,这种严厉只针对像赵姜这样得罪了上司的人。更多的士兵即使违反军纪,也不会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处罚。这让赵姜感到十分无奈和愤怒,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比如赵姜的上司指挥使黎大郞,在军中酗酒赌博、克扣军饷、殴打部下,但因为他是统领使杨彪的小舅子,就不会受到处罚。他前几天和几个军官跑到太白镇的青楼去喝花酒,为了争夺一名歌妓,同一群镇海军的军官大打出手,因为身体太胖,武功太差,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逃回来。

采石矶的唐军有两部分组成,一部是杨收的天威军和乡军,另一部是郑彦华的镇海军,两军合在一起后,一直有矛盾冲突。

黎大郞被打之后不服,养好了伤就要带人去报复,他知道副指挥赵姜武功高,就命令他陪自己一起去,赵姜可不想参加这种狗咬狗的冲突,为了争夺一名歌妓去打人,胜了屁功劳没有,败了让人笑掉大牙,如果因些受伤或送命就更冤了,所以他拒绝了。黎大郞恼羞成怒,就到姐夫杨彪告黑状,杨彪没有任何借口就把副指挥赵姜给免职了,直接降为士卒,而且被黎大郞安排每天值班。

“姜哥!你太累了,要不先眯一会儿,我替你盯着,巡逻队一到就叫醒你。”一起值班的燕七道。

燕七和燕八是赵姜从周府带来的两名家丁,他只带了这两个帮手,燕八已经不幸在前几天同宋军的冲突中阵亡了。

双眼已经通红的赵姜道:“不行!巡逻队都头是黎胖这龟儿子的亲信,他会偷偷过来的,不能给他们任何把柄抓住。”

就在他们说话时,一群宋军的精锐斥侯正从草丛中爬过来,爬向他们的哨位。

喜欢民国黑旗军请大家收藏:dududu民国黑旗军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