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失业另一种好听的说法 > 第43章 唐朝8(第2页)

第43章 唐朝8(第2页)

【唐】

李隆基更想反驳了,但你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毕竟现在的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未来自已会那么宠爱安禄山,就像他不知道未来的自已为什么要抢自已儿媳妇那样。

白倩倩看着李隆基哑口无言的样子,微微一笑:“咱们接着说安史之乱,唐玄宗在逃亡四川期间,将皇位传于唐肃宗。

唐肃宗派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唐军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长安和洛阳。

所以我们才说李隆基早退位20年唐朝的盛世还能延续。

安禄山被杀后,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至763年唐朝打败叛军,战争持续了八年。

那么史思明又为什么造反呢。”

“史思明与安禄山同为边疆大将,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广泛的人脉网络,随着势力的增长,他的权力欲望也随之膨胀。

唐朝晚期政治腐败,君主昏庸,使得史思明等边将有了反叛的机会和借口。

再加上粟特人拥有巨大的财富资源和经商手段,为史思明的反叛提供了经济基础。

其实唐玄宗李隆基并没有特别宠爱史思明。

史思明与安禄山是同乡,两人一同长大,成年后都成为了唐朝的将领。

史思明因战功被唐玄宗赏识,并被赐名“思明”

唐玄宗曾经召见史思明,对他的军事才能大为称赞,并鼓励他好好努力,唐玄宗对史思明的态度更多的是作为一位君主对有才能将领的正常任用和赏识。”

“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继位,但安庆绪缺乏威信,难以服众,尤其是史思明这样的主要将领。

安庆绪对史思明的不信任导致史思明面临被排挤和消灭的威胁。

再加上唐军在安史之乱中逐渐收复失地,安庆绪节节败退,唐军的反攻给叛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史思明可能认为继续抵抗唐军无望。

所以史思明在安庆绪派来的使者到达范阳时,设下埋伏,逮捕了使者,并随后向唐廷奉上归降书,表示愿意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

唐肃宗对此大喜,封他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

但史思明虽然表面上归顺唐朝,但实际上“外示顺命,内实通贼”

,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的警觉,甚至计划谋杀他,这使得史思明感到威胁,因而再次起兵反叛。”

“后来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拔魏州后,自称大圣周王,年号应天。

随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

史思明对待下属严苛,导致内部不满情绪高涨。

最终在761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与部将谋杀,结束了他的叛乱生涯。”

“同时杨贵妃也因为安史之乱被赐死,自缢身亡。

不能说杨贵妃全无错处,但我真的很看不起这种将自已昏庸的原因推到一个女人身上的做法。”

白倩倩的感慨也只能是感慨,自已不能改变现在的历史,但希望另一个时空不要重蹈覆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