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已经下好了饺子的王桂香一进屋就见着了这一幕,没好气的给了何毛柱一个白眼。好好的请了弟弟来吃团圆饭,一上来就又将人给惹了,这人,怎么就不知道收一收嘴巴呢。
“大松,别在屋子里和大江闹了,赶紧出来,该吃饭了。”
自家的男人,还能怎么办呢?帮忙圆场吧!
好在这里能圆场的不只有王桂香一个,方大海也是个机灵人,马上就接上了。
“今儿是什么馅儿的饺子?怎么闻着这么香?”
“韭黄鸡蛋馅,你别说,这大冬天的居然能买到韭黄,这外头的市场啊,是真恢复了。”
何雨兰抱着大莲,领着香草从里屋出来,听到二婶说起韭黄,也跟着笑说到:
“不只是有韭黄,大海哥,你是不知道,我今儿跟着二婶去菜场,连着蒜苗都瞧见了,那可真是鲜亮,就是贵了点。”
“城里不缺有钱人,只要能种出来,还怕卖不出去?”
方大海抱起香草,将她往椅子上那么一放,乐呵呵的接口,转头问何毛柱:
“二叔,你们香满楼如今生意也起来了吧?”
“那是,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到了饭点,都能做满七成了。耽搁了这么长时间,这生意总算是不用担心黄了。”
屋子里的何雨松和方大江这会儿也出来了,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乐呵呵的看着饭桌上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的菜和饺子,拿起筷子就想夹了往嘴里送。
看着这两个年岁相近的小子,方大海想到了什么,转头问何毛柱:
“二叔,大江我给送学校了,大松你就没想着送?我记得,你说过,大松好像以前是读过两年的吧。这会儿续上应该挺容易的。”
送学校?何雨松饺子还没放进嘴里呢,就差点掉桌上,嘴巴都有些合不拢了。
“什么,上学?别啊,这不是害我呢嘛。”
读书就是害他?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这人这么不识好歹吗?
何毛柱是不觉得这事儿不好的,所以方大海一说,他就愣了一下,琢磨起了可能性。而他这一想……原本就有些厌学的何雨松那是真急了。抓耳挠腮的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
“读书多费钱啊?初小每学期8块银元,高小每学期10块银元,这可不是小数。”
嗯,这么多吗?他送的学校好像没这么多吧!何雨松这都从哪儿听来的?
不,确实就是这么多,方大江去的学校便宜,那是因为人家是从识字班演变过来的,不算正经学校,这才收费低。这年头读书,真的很耗钱的。
就这还是小学,到了中学,那学费更吓人,初衷26块,高中33块,那都是少的了,加上什么学杂费,什么食宿费,还是各种诸如制服费,体育费等等,名目繁多,收费频繁的能将一个收入中等的家庭都读的一贫如洗。
你看后院的林家,那是什么样的家庭?林秋生不也只读到了高中嘛,就这还得老太太买房子供呢,可见这读书啊,真的是吃钱哦。
何雨松这一连串的数字报出来,何毛柱确实迟疑了,可当他看到边上的弟弟时,心里对于读书却还是心动不已。
“还是要读书啊,看看你三叔,就是因为读书,如今能写会算,才那么容易就能寻到好工作,坐在办公室里什么大力气都不用出,刚进厂呢,就能有15块,这样的收入,就咱们院子里哪一个能挣?”
理是这么个理,可何雨松真的很不想读书啊!
“可,可咱们家不是厨师世家嘛?我将来肯定也是要当厨子的,厨子要学那么多干嘛?能认识菜谱上的字不就行了?爹,咱们不用花那冤枉钱的。”
要是这么说……确实也有点道理。只是方大海既然今儿说了这个,那能没缘故?嘿嘿,后头可有事儿等着呢。
“你就是不想学,只怕也逃不过。”
这怎么说的?一桌人都侧头看了过来,等着方大海说缘由。
“我刚得的消息,新政府啊,要搞大扫盲了。”
嗯?扫盲?政府要扫盲?这是好事儿啊,可这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这次扫盲可不是什么随便选点人,做个样子,而是要推广到每一条街,每一个院子的。男女老少都逃不过。喏,就是二婶这样的,也要去学。”
啊?王桂香也要去学?
手里还拿着醋碟的王桂香眼睛都迷糊了!她这样的,都两个孩子娘了,过一二年,都能当婆婆的人还要去扫盲?学字?这,这不是做梦呢吧!新政府怎么还管这个了?
是啊,很多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是这么想的。可政策就是政策,在吃过元旦团圆饭之后不久,这文件啊,就下来了。
等着到了1月中旬,军管所安排好了扫盲学习的地方,那动静就更大了,不仅是报纸、广播上开始宣传,就是工作推广人员也开始了行动。挨家挨户的上门动员。别说是二婶王桂香这样年纪的人了,就是李大娘都被宣传员好一顿的劝导。
这速度,这效率,这普及度,那真是让整个京城的老百姓都开了眼了!
“这,这是想让全国人民都识字?国家还管这个?以前的政府可从没管过这些。”
是啊,以前的政府是不管,可这不是人民的政府嘛,自然要为人民服务。普及知识、打开眼界,就是这服务的一种啊!
那么这事儿好不好呢?别人觉得好不好的且不说,于大庆他们这些肯定是觉得好的。不信,你看他们那兴奋的小眼神,那激动的红脸庞就知道了。
“大海哥,我们,我们也能读书了!”
这些苦孩子哦,这一刻的眼睛里是真的有了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