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看着人家一篮子的花蠢蠢欲动,宋亭舟在一旁好似有所察觉,就那么睁着一双深邃黝黑的眼睛看他。
看的孟晚心虚,他摆弄腰间的玉佩玩,突然说了句,“报录人该从盛京出了吧,娘在村里知道你中了进士一定很高兴。”
拾春巷也会有人过去报喜,家里有耿妈妈在,倒是不用操心。
宋亭舟牵住他的手,温声说道:“等吏部派官后,我们就回去接她。”
除了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直接被分配入翰林院为官外,剩余二甲和三甲进士要被分配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观政三月,观政完毕经历考核后才会被派官。
普通人接触官场之人难于登天,祝三爷就是想趁观政的机会为儿子谋划,不然吏部会优先将二甲的四十七名进士按排名授官,轮到三甲同进士三百多人,怎么争也是争不到的。
孟晚他们看了半天热闹,在酒楼用了饭才回拾春巷,耿妈妈向他回禀,报喜的果真来过了,她给这些报喜的散了银钱,又亲自给邻里报了喜。
过几日吏部下来文书,言明宋亭舟被派到礼部进行为期三月的观政。孟晚觉得这个观政和现代社会的实习期差不多,只不过二甲的进士不犯大错都会被留下,是国家赋予的铁饭碗,镀了层金后到别的岗位光热。
孟晚给常金花写了信,说明了宋亭舟还要观政三月,要等夏天才能返乡,让她在家好吃好喝,照顾好自己,不必心急。
宋亭舟到礼部实习的第一天,碰到了同样来此处的吴千嶂,二甲前十之中,只有他二人来了礼部。
身为同科进士,他们算是一个座师下的同年,可吴千嶂对上他的态度着实算不上善意。
“保和殿殿试之前,是你借了柴郡衣服吧。”
到礼部观政的第一步就是要先习得礼部相关的律令条例,了解朝廷的礼仪制度等。
于是礼部的官员们各忙各的,他们就坐下看书。
宋亭舟刚拿了一本祭祀活动的书,就被吴千嶂语气不善的拦住了。
宋亭舟半点没有被拆穿的无措感,他淡定的掀开自己面前的书页,平静的说:“不是。”
“你明知他与我作对,还敢帮……”吴千嶂说到一半突然顿住。
???
不是?
“那天我明明看到你们三个最后进殿,柴郡还对你一脸感激,不是你是谁?”
吴千嶂都快被气笑了,姓宋的也长得剑眉星目一脸正派,竟然睁着眼睛说瞎话,当他是傻子吗?
宋亭舟将手里厚厚的书翻了一页,声调不变,“贡士给每人都了蓝罗袍,柴郡穿的当然是他自己那件。”
旁边的几名进士手里的书半天没翻,耳朵一个个都在支棱着。
吴千嶂又不是傻子,难道还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他授意旁人剪坏了柴郡的罗袍吗?
但心里总归是不甘的,他默许恭维他的考生剪坏柴郡的罗袍,并不是认为柴郡的文采比他好,让他感受到威胁,而是单纯看柴郡那副清高的样子不爽,一个偏远府城出来的,怎么敢在他面前头颅昂的比他还高?
结果谁料到胸有成竹的状元之位,竟真被柴郡夺去了,他不免就想到罗袍的事。
若那天殿试柴郡真的没去成呢?
或是殿前失仪了?
就差这么一名他就能挤进前三,那时他本该顺利进入翰林院的,而不是还要进行为期三月的观政。
第四名,这个名次让吴千嶂怎么能甘心呢!
他目光森森的看了还在翻书的宋亭舟一眼,“礼部?你就别想了。”
宋亭舟连个眼神都没送他一眼,礼部本来就不是他的最优选择,吴千嶂此人心胸狭窄,同批竞争者他们早晚会对上。
吴千嶂本就是这次状元的热门人选,他的身世背景众人都知晓,礼部尚书吴巍大人的亲侄子,被他一手培养,入了礼部就如同回了自家一样。
他们这一行来礼部观政的有二十多号人,除了宋亭舟和吴千嶂是二甲,其余众人都是三甲的同进士,谁不想巴结吴千嶂留在礼部?
曾经在保和殿柴郡身上生的事,如今隐隐又要在宋亭舟身上上演,而且这次巴结吴千嶂的人数更多,事态只会更无法控制。
在意识到暗自排挤宋亭舟对他几乎毫无影响之后,终于有人在吴千嶂明里暗里的示意下,为了自己的仕途,在下了衙后对宋亭舟出了手。
他们几个还算聪明,还知道没在礼部衙门内动手,而是在半路上堵住了宋亭舟。
几个平时肩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甚至连常金花都能推他们几个跟头,也不知怎么想的,以为自己这方人多?头脑简单的就将宋亭舟请进了无人的巷子。
宋亭舟这么高的个子和身上流畅的肌肉线条难道都是摆设?都不用接他下衙的雪生出手,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宋亭舟便揉着手腕走了出来,其实他也早就烦了,因为了狠,平时冷淡的眉眼也不免染上一层厉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雪生不动声色的往巷子里瞄了眼,那几人还都能站起来回家,就是脸上不好看,这个时候他们是不敢告假的,明早去了礼部又会惹人指指点点,应该能消停一阵子,知道宋亭舟不是柴郡那样好拿捏的。
再从马车上下来,宋亭舟的脸上已经是一片平和,他穿过中堂,孟晚正在正屋前的花园里拿水瓢浇花。
“回来啦。”孟晚把水瓢扔进桶里,上前去接宋亭舟,拉着他的手往花园一侧看去,
“你看我的土豆芽了。”原来这里一半的花卉都被移到了坛子里,空余的土壤被孟晚拿来种了土豆,他刚才也是在这里给土豆浇水。
宋亭舟蹲下仔细看了土豆的幼芽,破出湿润的土壤,稚嫩的绿叶上还顶着水珠。
孟晚将土豆照顾的很精细,几小排田垄上一片片嫩叶齐齐破土,一派朝气蓬勃。
宋亭舟指尖戳动水珠,让那滴水落入土壤里,“新作物的出现,可缓解百姓粮食短缺。”
去年他们回三泉村带的土豆虽然不多,可对于地里庄稼都被水淹没的百姓来说,好歹是多了个果腹的东西,洪水褪去后再种其他粮种已经来不及了,反而是土豆周期较短,让家家户户得以片刻喘息,等到朝廷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