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照同这些官面上的人打惯交道,自然知道这些人想什么,求什么,顾忌什么,担心什么。
上桥村这边来的三个人,最大的官是村长,再有就是沈照这个国营厂干事的身份拿出来都不够人看,所以暖水瓶厂的这些领导来是来了,但真没太当回事。要不是厂工会的主席天天说发暖水瓶给员工过年不合适怕工人会闹出事情来,也不会有人真愿意来。可大多数人只打算当个摆设,走个过场给员工一个交待就好。
沈照自然知道这些人的心理,她按照上辈子的习惯手写了五份计划书。现在是真不方便,打印机在这小县城里还没有,这些资料只能全靠手。
好在她的字也算能见人,她为了节约精力作的计划也很简短。重点放在了年礼的品类上。
同这种国营企业打交道,求变不如求稳。所以沈照还是照先前许礼康说的,员工是十斤米,五斤油,两斤肉。不同的是油有两种可供选择,茶油和菜籽油。后世动辄上百块钱一斤的茶油现在还是白菜价,甚至在定县还比不上菜油值钱。所以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反而是干部的年礼有点新花样。
“这个所谓的糕点礼盒是什么?”这里面刘厂长官职最高,自然他先开口。
沈照有备而来,从顾天朗手里接过之前备好的竹篮,并没着急打开反而面露难色。“我不知道今天与会的同志有这么多,准备的样品有点少。”
工会主席表示不用在意,反正这些人都是墙头草,哪天吹大哪边倒。
闻言沈照连忙把东西拿了出来,摆在桌面上。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竹编小筐,上下连接处用的是红绸缎。打开里面放着八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再接开是一枚金黄滚圆的小点心。
“这是县招待所卖的那个什么蛋黄酥?”
大家纷纷起立,探头探脑想看个究竟。现在这东西在县里紧俏,没点路子天天去抢都抢不到。
沈照之前就同张贵树打过招呼,搞不好还得借他的名气来用,现在正是扯起虎皮办正事的时候自然不会否认。
“干部每个人只有一盒?”原本还想反对的供销科最先跳出来,这东西等过年的时候拿出去送礼可不是一般的有面子。
沈照眨了眨眼不接话,别以为她不知道县招待所这东西卖得不便宜不说还限量。要不是孟长安找她订了点心盒子送节礼,她想着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都不会拿这个东西出来。
话音刚落,问话的人就知道自己冲动了,赶紧打了个哈哈表示继许。
在座的都是干部,这事要真能成这礼盒就是人人都有。本来还不太当回事,觉得没必要折腾的都开始动摇。大过年的,谁家还没有一个重要的亲戚不得不重视的人情关系呢?
很多事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利益没有被损害或者损害得微乎其微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冷眼相对。就像是这个暖瓶厂,干部不差那点米油。可现在形势倒转,沈照能拿出这种紧俏货自然是乐见其成甚至是强烈支持了。
可在整个局面稳中向好的时候,反而是大力想要促成这件事的工会主席退缩了。
“这个我们还是再讨论一下,小沈啊,你还有别的东西可以代替这个礼盒没有?”
当然有,农副产品嘛。橘子、茶叶村里要啥有啥,可这事到了现在不是她同意就能换的呀。
果然还不等她开口,总务科就开始跳出来反对,“老林,你咋能轻易就打了退堂鼓呢?这事不是你最先起的头吗?”
“是啊,是啊。现在多好的事,大家能多领些米油,这年过起来不是更有味道吗?”
林主席没说话,沈照瞬间明白他心里的顾虑。
“林主席,其实今天我们过来只是做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还有些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等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会送其他的样品过来。到时候你再看看好不好?”
沈照也算是给了台阶下,他们内部的问题自然让他们内部人自己解决。
虽然林主席是满腔赤诚但有些事如果追求绝对的平等,那实际上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可是在这个年代,林主席这种人还真不少。沈照不理解,但表示尊重。
按计划暖水瓶厂要带沈照他们去看那些库存的货,毕竟做生意是相互的。要是暖瓶不行,那他们不是亏大了。
供销科和仓库的人争着要带路,最后没法只能两个人一起去了。有的人也想跟上,但觉得先留下来把林主席说服了更要紧。毕竟,只要这生意能做起来以后有的是机会打交道。
暖水瓶厂供销科科长姓池,四十多岁的年纪,看上去就是在官场久混为人油滑。他猜出这三个人里做主的只怕就是这位沈同志,连忙拉起了近乎。
“沈同志厉害啊,这么紧俏有东西都能拿到手,不知道有没有多的?我过年有几家亲戚要走能不能帮忙……”
沈照为难,“池科长,你也知道这东西现在招待所都限量,过年的时候只怕是更难弄。我准备给大家的这些,都是废了不少功夫才得来的。至于额外的,我不敢作保……”
池科长倒不怀疑沈照在撒谎,今天来的这几个人,两个是乡下的泥腿子,一个是隔壁厂的小干事,在这定县能有多大能量?
他都拿不到的货,这些人怎么可能有门路?
他之所以问出这个话是怀疑这群人只是被拿出来装点门面,背后只怕有更加厉害的人物。
听她拒绝竟一时无法判断,反而笑笑,语气亲切:“要是还有这种机会,你记得先想着我。咱们同志间互相帮助,以后有的是打交道的机会。”
“好啊!”沈照从善如流,点头应下。她不退让是怕这人得寸进尺并不是想要结仇,而且和现在的供销科打好关系自然没坏处。
暖水瓶厂的货还真就像许礼康说的那样,就是产值估算错误导致的货品积压。所以东西没有问题,但数量比之前想的要多上许多。可这些人浑不在意,反正这批货不出掉也是要么给员工发福利,要么放在仓库接灰。而且现在生产不停,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暖水瓶。这些货不出去,新货都要没地方放了。
其实像暖水瓶厂的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现在的国营厂还没有自负盈亏。产什么,销多少都是按照上面的计划来。反正厂子里机器照转,工资照发。谁管这东西到底有没有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