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十三章思考题与答案
一、思考题一
题目
约书亚记13:1-7指出“还有许多未得之地”,但13:6-12却强调“我必亲自赶出他们”。这一叙事如何平衡神的应许与以色列人的责任?结合民数记33:50-56(驱逐迦南人的命令)与士师记2:1-3(未逐外邦人的后果),分析神为何在此强调“未得之地”的归属?
答案
经文张力的神学解析
神的应许:神明确宣告“我必亲自赶出”(13:6),这彰显了神至高无上的主权以及对其应许坚定不移的信实。此宣告呼应了亚伯拉罕之约(创15:18-21),在亚伯拉罕之约中,神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的后裔,这是神对以色列民族永恒的承诺,表明神是主动施恩的主宰,必定会成就他所应许的一切。
人的责任:尽管神承诺亲自赶出迦南人,但以色列人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需要主动参与争战(民33:52)。这是神赋予他们的使命,要求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去占领那应许之地。如果以色列人未能履行这一责任,就会遭受神的审判(士2:3)。这清楚地表明,人的顺服和行动在神的救赎计划中至关重要,神的作为并不排除人的参与。
核心原则:神的工作与人的参与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腓立比书2:12-13所说,“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这表明神在人的生命中动工,激励人去行动,而人的积极回应则是对神工作的配合。就如同保罗传福音时,他“栽种”,神“生长”(林前3:6),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神的国度在世间的扩展。
圣经依据与关联
经文:重点启示
民数记33:55-56|明确指出若以色列人未驱逐外邦人,这些外邦人将成为他们“肋下的荆棘”,并导致信仰混杂。这生动地描绘了不遵行神命令的严重后果,信仰的纯净被破坏,以色列人可能会陷入与异教的妥协和堕落之中。
士师记1:27-36|详细记载了以色列人未完成征服的实际后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拜偶像现象的泛滥。这进一步证明了未能彻底执行神的命令会使以色列人偏离正道,陷入灵性的黑暗和道德的败坏。
使徒行传13:19|新约引用旧约征服叙事,指向基督的终极胜利。这表明旧约中以色列人对迦南地的征服是一个预表,最终指向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胜利,他战胜了罪恶和死亡,为人类开辟了通往永恒国度的道路。
结论:神对“未得之地”的宣告,一方面是对应许的保证,让以色列人坚信神必定会成就他的承诺,将那地赐给他们;另一方面,也是对以色列人顺服的考验(申8:2)。神通过这样的方式,检验以色列人是否真正信靠他,是否愿意按照他的命令去行动,以此来塑造他们的信仰和品格,使他们成为神所喜悦的子民。
二、思考题二
题目
约书亚记13:8-33详细记载河东支派的土地分配,而新约强调“地上的帐棚并非永存”(林后5:1)。在当代基督徒的“属地”与“属天”身份张力中,如何理解土地分配的永恒意义?教会当如何在物质资源管理(如房产、资金)中实践“神国管家”的职分?
答案
神学平衡原则
土地的永恒意义
旧约中的土地不仅是一种物质的赐予,更象征着神的赐福以及与以色列人建立的立约关系(创17:8)。神将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是他对以色列民族的特殊眷顾和拣选,是立约的具体体现。同时,这片土地也预表了新约中的“属天基业”(彼前1:4),它指向了一个更永恒、更美好的归宿,即信徒在天上的永恒居所。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以“承受地土”为八福之一(太5:5),这并非仅仅指在地上获得实际的土地,而是更深层次地指向末世的新天新地(启21:1)。在新天新地中,神的子民将永远与神同在,享受他的丰盛祝福,这是神对所有信靠他之人的终极应许。
管家的职分
从圣经的教导来看,所有的物质资源都是神的托付(代上29:14),我们只是神资源的管理者,而非所有者。因此,我们需要按照公义的原则来分配这些资源(林后8:13-15),确保资源能够被合理地运用,以荣耀神的名并造福他人。
初期教会“凡物公用”(徒4:32)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榜样。在初期教会中,信徒们出于爱心自愿分享自己的财物,彼此扶持,共同生活。但这并非是一种强制的均贫制度,而是基于对神的爱和对弟兄姐妹的关怀,体现了真正的基督徒精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代实践指引
层面|具体策略|圣经依据|
教会资源管理|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定期进行审计并向信徒报告。这不仅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还能增强信徒对教会的信任。|林后8:20-21提到“这就免得有人因我们收的捐银很多,就挑我们的不是。因为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强调行事要光明磊落,对资源管理负责。
信徒个人伦理|倡导节制消费,避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同时,积极奉献十分之一,将收入的一部分归还给神,以此表达对神的感恩和信靠。|玛拉基书3:10说“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鼓励信徒通过奉献来经历神的信实供应。
社会公义行动|积极支持弱势群体,如难民、孤儿等。这体现了基督徒对他人的关爱和社会责任,也是践行神的教导。|雅各书1:27指出“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明确了真正的虔诚包含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生态责任承担|推动环保理念,积极参与减少资源浪费的行动。认识到我们对地球的管理责任,是对神创造的尊重和爱护。|创世纪2:15记载“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表明人类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对自然环境的管理使命,要保护和珍惜神所创造的一切。|
挑战与回应
物质主义的诱惑:在当今社会,物质主义的思潮盛行,许多人容易将“属地祝福”当作偶像来崇拜(西3:5)。就像亚干贪财,因私自夺取当灭之物而导致以色列人在艾城之战中失败(书7:21),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种物质主义的侵蚀,保持对神的纯正信仰和敬畏之心。
虚无主义的误区:另一种极端是虚无主义,否定物质的一切价值。然而,基督徒应当明白,虽然我们的身份是“属天”的,但我们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在“在世不属世”(约17:15-16)的真理中找到平衡。我们要正确看待物质的价值,既不盲目追求,也不彻底否定,而是以一种敬畏神、服务他人的态度来对待物质资源。
三、总结
经文焦点:约书亚记第十三章通过“未得之地”与“已分之地”的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相互交织的救赎历史观。神的应许是坚定的,但人的顺服和行动同样不可或缺,这两者共同构成了神救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意义:对于当代基督徒而言,我们的“属天基业”需要通过“属地管家”的忠心来见证。我们要在物质与灵性、个人与群体的生活中,践行整全的信仰,以实际行动彰显神的荣耀。
正如河东支派的土地成为以色列的“前线基地”(书13:8),在属灵的争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今日教会的资源也应当成为拓展神国的“属灵营地”。我们要善用这些资源,积极传播福音,关爱他人,为神的国度在世间的扩展贡献力量,直到“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基督的国”(启11:15),神的荣耀充满全地。
喜欢圣经千问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圣经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