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冷的时候,就过来给鸡棚里加温。
所以现在有些粗糙就不需要太过在意。
做主要是把轮廓建好。
留出来门的宽度,林青现直条杆子竟然刚刚好。
还多出了几根。
架着梯子,把上头的略细的直条杆子再次做了加固。
劈成两半的竹竿,交叉着搭几条。
沿着钻开的孔,敲竹钉固定。
这样一个简单的框架就完成了。
林青下来后,摇晃了一下小木屋,还蛮结实的。
主要是小,里面后续要用竹条做三角固性,就更牢靠了。
挨着鸡棚那边的墙,墙是用的石头和泥浆固定的。
只架高小木屋的这一边,感觉也不太安全。
后续还要架高一些,对着做成一样的屋子也不错。
不过那边架高也是用石块和泥浆。
小木屋不会再做了,光砍树就能把人累坏了。
里面的缝隙,用竹条沿着缝隙,全部用竹钉固定了一周。
草甸子那边有黑胶泥,林青感觉后续可以用来烧陶器。
不过现在她挖了许多,混入了泥沙、干草,还有煮成浆糊的山药糊。
搅拌成特别粘稠的泥浆。
用竹片当抹子,把外面抹了一层。
这是一个大工程。
抹完后,林青累的连饭都没吃,直接躺了了一整天。
手臂酸麻的不像是自己的了。
木屋的门,要用合页固定,但是合页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
林青准备做一个推拉门。
照理竹子劈开上面一层,用石铲把中间的节铲掉。
双层竹片编织的门,直接嵌在竹筒里。
开门的时候挪开,关门的时候挪过去。
外面留了足够的草绳,用来固定。
接下来就是搭屋顶,屋顶用了整根的竹子,上面铺了一层软的长草垫子,中间预留好了长草绳,分别做好固定。
也和原来的鸡棚一样,压了几块固定的条石。
一个无比丑且简陋的小木屋就完成了。
胶泥是黑色的,混合了泥沙和山药糊之后,也没有中和多少。
站在山洞门口,就像是一个黑黑的泥蛋子,上头盖了淡绿色的草帽子。
鸡棚那边的长草已经变成了黄色,而且比小木屋的淡绿帽子矮了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