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散学,绍桢也没能把那枚玉佩还回去。
她心事重重地回了侯府,从吴太夫人处昏定出门,绕路去后花园散心。
刚过中秋,天气渐冷,几只水鸟掠过湖面,残荷摇荡,枯瘦的莲蓬孤单挺立,别有一番风味。
绍桢立在亭榭眺望,假山后忽然传来一阵笑声,她回头望去,只见幼时烧坏脑袋的傻丫从假山后走来,手里捧着个物什把玩,正痴痴地笑。
傻丫望见她,眼睛一亮,小跑着上前,献宝似的将物什捧给她:“四少爷四少爷,我捡到一枚玉佩!”
绍桢定睛一瞧,差点没晕过去,将将才纾解些的心更沉了。
竟然是枚玉佩,同她手中那枚如出一辙的玉佩,冰凉的玉髓,瞠目怒视的麒麟兽首,盯得她浑身冰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今仔细回想叶雍淳的话,他丢失的想必是傻丫手上的这枚,至于落在她床上的那枚,依旧毫无眉目,又回到了原点。
她闷头回了青禾堂,冲着张鼐发了好大一通火,责令他半月内必须查清玉佩来历。
张绍桢只觉得头顶悬了一把铡刀,不知何时便会落下来,让她犹如惊弓之鸟,茶饭不思、辗转反侧,短短几日便瘦了一大圈。
次日恰是旬假,宫里的刘太后举办赏菊宴,府里女眷都按品大妆进宫,一群姊妹也进宫了,她落个清闲,心灰意懒地歪在贵妃榻上看游记。
下人回禀说赵公子来访,绍桢皱着眉翻了个身:“说我出门了,不在府里。”
“好你个张小四,连我都要撒谎,”一道爽朗的声音便在门口响了起来,轻快的脚步声靠近,他笑着说,“好不容易放假,晴日正好,怎么就在屋里闷着?”
张绍桢暗自着恼。
这群没眼色的仆人,真该好好打一顿!竟然不经她允许便随意放人进屋,即使这人和她关系不错也不行!
她只好扔掉游记坐起身来,叹气道:“今日懒怠些,赵兄恕我无礼了,你随便坐。来人,上茶。”
赵弘鄞捡起她的游记,随意看了两眼,不以为然道:“书有什么好瞧的。国子监那群人在马场办马球赛,正热闹呢,咱们也去玩玩。”
绍桢立刻要推脱:“哎——我骑术平平……”
他却不相信,硬是拽着她的胳膊将人拖了起来:“当初也说策论平平,还不是一来就拿了个甲等,别自谦了,走走走,待在屋里要发霉了。”
张绍桢却是欲哭无泪。
这回她当真没有自谦……
然而无论她如何拒绝,还是被生拉硬拽地来到了国子监的校场。
正值午后,赤色旌旗在碧空下飘扬,烈日将金箔揉碎了洒在黄土校场上,场中赛事正酣,马蹄下迸溅的土块在半空裂成细碎金粉,胡杨木球杆划破沙雾,朱漆马球如流星般在场中传送,铁马镫相撞出金石之音,激昂的鼓声里裹着骑手的呼哨:
“这里!打过来!”
“看球!”
“……”
“我也来!”赵弘鄞跃跃欲试,率先跨上马鞍,如离箭之弦飞驰而出,直接冲进了赛场。
张绍桢立在三重缠枝纹木栅前,抬手放在眉前挡住烈阳,为难地冲给她牵马的小吏摇了摇头:“我……我还是不参加了,看看就好。”
小吏会意,给她上了一碟茶点。
她便坐在观赛的高台上,一边观望赛况一边摇着折扇发呆。
她的骑术,说平平都是夸大,实事求是来讲,是稀烂。
七岁那年她被父亲接回侯府认祖归宗,不出一月便遭人算计,坠马险些丧命,从此看见马就发怵,到现在,骑术才勉强是正常初学者的水平,不过是常年进宫伴读,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正因当年那场坠马,她爹张世钦差点休妻,还是许夫人的嫡兄、许良谟的亲爹宁远侯上门谈判,许夫人的下场才从送内狱改成了关家庙。
自那以后,她和张绍棠、张绍槿姐弟的关系便势如水火,而许夫人也有七年未见天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