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用平均分不是很准,毕竟每回平均分都不一样]
[想当年常年拖後腿儿]
[我就不一样了,很多次都是平均分本分]
[平均分本分,这个也太牛了吧]
[一石五斗?多重啊?增産两倍?这也太多了点儿吧]
[不知道啊]
[好像二百多斤来着]
[不是很多的样子,当时才刀耕火种出来没多久吧?]
[早就忘了,记得以前学过来着]
[是的,只记得以前学过。]
[战国时期犁铧和锄有所改进]
[还有水利设施]
[清朝好像也就这个劲儿]
[几千年就没有进步吗?]
[应该有的,毕竟度量衡不一样]
[就像现在身高八尺,那就是将近三米的巨人]
[那倒也是]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弘历微微拧眉,大清地域广袤,亩産量各不相等,北方各省土地水热不足,只能种小麦,亩産不过一斗,但南方水热充足,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亩産量能达到四石。
弘历认为大清已经相当富庶,天幕却不以为意,後世的粮食亩産量有多高呢?竟作践地用大清和战国时期相比,他们也知道那是几千年前啊?每亩地的大小都不一样,有什麽可比的?大清的粮食远胜前朝多矣。
【除此以外,李悝还推行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这样有利于保持土地肥力,如果出现灾害也不至于颗粒无收;又充分利用空闲土地种植瓜果蔬菜,扩大农副业生産。这点我感觉挺先进的,一般国家只关心粮食作物,因为这关系到税收,瓜果蔬菜什麽的又不能交税,也没什麽脂肪,不怎麽能填饱肚子,用来减肥刚刚好。减肥太难了!我上一回有减肥的念头是昨天,但上一回付诸实践是去年,吃了半个月的低脂餐把我脸都吃绿了。】
[杂种?]
[不要骂人哦]
[怪先进的]
[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减肥真的难受,在路上路过商店感觉眼都要绿了]
[没办法,肥肉都不知道哪里来的,莫名其妙就长在身上了]
各朝。
或是身着葛布丶或是衣衫破旧丶或是无衣可穿,底层的人们或是在田中丶或是拉着船纤丶或是扛着麻袋……他们眼中充满对粮食的渴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隔着时间与空间,无数人眼中闪着泪光,那是後世吗?是神仙中人吧?仙人为何不怜悯他们啊?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觉得後世的人就是闲得慌,胖点儿怎麽了?好些人别说吃饱饭了,生生饿死的都有。
明,弘治七年(1494)。
邱浚叹气,後世的人真幸福,没过过苦日子啊。
【好了,再看下一个,平籴法,我们的D选项,平,平价,籴,入米,买进粮食,也就是国家平价购买粮食,当然是在丰年的时候,遇到灾年这些粮食会平价出售,让粮食的价格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防止垄断,避免“谷贱伤农丶谷贵伤民”。这是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发挥了作用,是国家财政职能的体现。我记得我把类似的方法总结了一份,我们先一个一个记着,到说完所有的改革再整体梳理一下。】
[古代囤积粮食问题可严重了]
[毕竟除了金子就是粮食]
[《多收了三五斗》]
[这个方法真是用了几千年,咱们国家现在不还在用?]
[是啊,好像有个最低粮食价格]
[粮价跌了国家会收粮,很多粮食吃不完就会做成饲料卖给养殖场]
[哦吼?鸡饲料猪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