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下来,家里已经攒下足足十两银子。
“娘,明日我再去县城,买些布料和棉花回来,咱们家该做冬衣了。”苏巧巧将钱袋子拿到林氏面前。
看到家里攒下的这些银钱,林氏险些哭出来。
一家人被老苏家分出来的时候一穷二白,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若不是有巧巧,今年冬天,他们还不知道要怎么过。
“巧巧,你和阿彦秀秀每人做两套冬衣。娘不出屋,就不用了”
“娘!”苏巧巧急得直跺脚,“这里面还有您做绣帕赚来的银子,怎么能不做你的冬衣?”
“冬日里寒冷,哪里是不出屋就不冷的?到时候您为了剩这点银子,冻得病了,想让女儿心疼死,再冒着大雪给您买药回来吗?”
林氏一听,马上拉过苏巧巧的手:“巧巧,娘听你的。”
她在老苏家时被打压惯了,什么事情都本能地想在自己身上节省。
可是就像女儿说的,家里现在有钱,何必在这些小事上面省钱?
他们现在不在老苏家,若是自己病了,女儿不会不管,到时候说不得还要花更多的银钱。
“是娘想岔了,巧巧,以后娘都听你的。”
苏巧巧这才露出笑容:“娘,家里每人都要做两身冬衣,还有棉被,铺的和盖的加在一起,要做四床被子。这些要用多少布料和棉花,您告诉我,我去县城买好。”
“另外过冬的木柴木炭,还有米粮,女儿心里也没个数,不知道该买多少,还得娘来拿主意。家里有钱,糖炒栗子还能再卖七八日,过冬的东西,咱们不用省着。”
林氏点头,带着苏巧巧一起细细盘算起来。
十两银子看着虽然多,可仔细算下来却发现,他们家和别人家不同,从老苏家分出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不过好在采买过冬的东西,十两银子也够用。
“巧巧,冬日里无事,若是成衣店那边有绣屏风或是绣衣服的活,你只管给娘接一些回来,娘能多赚一点。”林氏开口道。
给县城的人绣屏风或是绣一副,只一件便能赚二三两银子,若是样式复杂些,还能赚得更多。
“好,我帮娘留意着。”苏巧巧一口答应下来。
方子是假的,李来福找麻烦
这段时间,林氏刺绣的时候会注意眼睛,苏巧巧看过林氏绣帕子,她的动作比寻常妇人都要熟练,说是专业的绣工也不为过。
旁人要绣上两个时辰的帕子,林氏只要两刻钟便能绣好,成衣店那边的掌柜也说,这绣活便是在县城,也找不出更好的。
既然娘愿意做这些,又不会伤到身体,她这个做女儿的,也没道理拦着。
眼看着就要到晚饭的时间,苏巧巧索性直接去了厨房。
苏彦和苏秀秀正在屋里忙着写字,倒是阿宸跟了出来:“阿姐,阿彦和秀秀学得很快。”
这几天,每天摆摊回来,阿宸都在交苏彦和苏秀秀读书认字。眼下,两人能认识的字已有不少,也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想了想,阿宸又问:“阿姐,你让我教阿彦认字,可是希望他参加科考,考取功名?”
苏巧巧笑着摇了摇头:“考功名这种事,我暂时没想过。毕竟科举之路不易,不是人人都能考上。”
“让他们认知,只是不想让他们一辈子被困在村里,做个睁眼瞎。读书识字可以明理,若是没有你,我也会亲自教,不为别的,只是想让阿彦和秀秀接受最基础的教育。”
说到这,苏巧巧又道:“不过阿彦若是有天赋,自己想学想考,我也愿意支持。”
听完苏巧巧的一番话,阿宸心里有一种说不上的震撼。
他从前只知道穷人家的孩子读书识字,是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却从未听说过苏巧巧这样的说法。
“阿姐,我会用心教他们。”阿宸郑重地开口。
而苏秀秀和苏彦还不知道,他们两个课业,又要加重了。
晚饭过后,苏巧巧趁着天色还没黑,又上山一趟。
家里的板栗还有三百多斤,够卖七八天的,她得看看山上的情况。
看过之后,苏巧巧心里了然。
果然,山上的板栗剩的也并不多。书上的板栗虽然有些还未掉落,却已经熟透,但是加在一起,恐怕也只有一二百斤。
看来今年的板栗生意,再过些天,就要结束了。
不过板栗就是山上的刺球这件事,想必不用等到明年,就会被其他人知道,糖炒栗子的做法也并不复杂,每日从她这里买板栗的人,只要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黑砂石的用处。
明年若是还想继续用板栗做生意,她必须得换一个办法。
回到家之后,苏巧巧拿出几十颗板栗,在板栗壳上开了个小口,放到锅上蒸熟。
“巧巧,这是要做什么?”林氏听着苏巧巧折腾的声音,到厨房问道。
“娘,我打算做板栗饼试试,”苏巧巧说着,手上的动作却没停,“用蒸熟的栗仁捣碎,加糖做馅料,外面包上酥皮烤熟即可。”
这种板栗饼在前世是一种很普遍的小吃,若是做成功了,还可以将内陷换成绿豆沙和红豆沙,做成绿豆饼和红豆饼,味道也都不错。
苏巧巧只说了几句,林氏便听明白了:“巧巧,娘恰好会做些糕点,做板栗饼的事,娘来做就好。”
苏巧巧惊讶地看着林氏:“娘,您还会这个?”
板栗饼的酥皮最难做,就连她自己都没办法保证一定能成功做出来。
林氏无奈地笑笑:“出嫁之前,在娘家学过一些。不过嫁来老苏家之后,就再没用上过,手艺可能有些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