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们能不急嘛?
就算不怕冲击的成功人士,心里也酸啊——我辛辛苦苦废那么大劲儿,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学校,你们现在可以随随便便想上就上了?
我骂不到具体的谁,骂骂狗屁政策总可以吧?
所以很多人并不是真的相信读书没用,而是扩招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于是揣着明白在里面扇妖风。
另外一些人则是借着风潮,输出他们的素质教育思路。
煽动的人坏,跟着闹哄的人蠢,一半一半吧。
不信您等着瞧,等到四年后大规模毕业,他们还得闹!”
“你你你你你……”
老校长死死扣住摇椅扶手,手是不哆嗦了,可嘴唇一直哆嗦着。
“谁跟你讲的?!
有人跟你聊过了?!”
“至于么?”
方星河流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诧异,“这么简单的事儿还用人教?难道不是看看新闻就能猜出来吗?”
这狗东西!
小老头给刺激得满脸土灰,往摇椅里一瘫,心脏跳起来都不是好动静。
大校长心里憋屈啊!
好心好意来警告小崽子,顺便装个逼,树立一点老姜形象,结果可倒好,反手就被狗崽子给抽了回来!
天才都这么离谱吗?!
你看你,又想多了。
正常天才真不这样,只不过咱方总以前就是干这行的,从舆论走向分析背后原因是职业素养。
“那……”
小老头好像还有点不死心,又试探着问:“韩涵那边的情况,你也了解?”
“嗯啊,更简单了。”
方星河理所当然的点头,一点缝隙没给小老头留。
想跟我装逼,给钱了吗你?
前世今生都有很多人想不通:韩涵的《杯中窥人》确实牛逼,但只是区区一次留级而已,凭什么引发那种程度的社会大讨论?
真相特别简单——
好大哥只是恰逢其会,成为一个引爆点,被各路妖魔鬼怪拿来借题发挥罢了。
根本原因仍是经济下行叠加大学扩招,再加上民众对于教育实在太敏感,所以坏人们一鼓动,马上就掀起那么大的声浪,好像整个社会都在为韩涵躁动一样。
社会确实躁动,但不是为他。
时代的主角永远是人民,偶然站在最高处被万众瞩目的那个人,通常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韩涵如此,马雲亦然,方星河也不会例外。
区别在于,站到最高处之后放眼苍茫,谁能够仍然冷静仍然清醒,真正看清楚历史与众生的必然、时代对个人的偶然,谁才有资格笑着退场。
万事俱已,挥袖而去,是华夏式英雄最大的浪漫,最高程度的洒脱。
方星河暂时还做不到,他的心性只能撑起前半截——明心正意,然后充分发挥主动性,带着愤怒去做一些快乐的事,而不是消耗掉所有快乐之后在迷惘中走向愤怒。
而此时的韩涵,谁好谁坏都没看清,一点觉醒的边儿都没摸到。
哪怕到了明年,《三重门》横空出世,爆卖几十万册,他仍然是那个牵丝木偶。
这就是两人最大的不同,不在文笔,而在内核。
方星河眼神悠远,轻飘飘道:“韩涵他爸和经纪人借着东风趟浑水,想办法推动了炒作,帮韩涵扬名,倒是挺踩点的,但是归根结底,仍然是时代的力量,恰逢其会罢了。”
老校长越听越心惊,也越听越生气:“你心里什么都清楚,还往浑水里趟?你又不缺这点热度卖书!”
真正的理由,方星河不能讲,但他可以讲义气。
未来影帝满脸坚定:“韩涵可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我怎么舍得让好大哥独自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所以你就乱开炮?!
现在黑得跟炭一样!”
“在名声和义气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