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是长阳王的宝贝疙瘩,时彧,你可想过,若是因为与郡主不合连累得你此次无法升迁,岂不是辜负了,你父亲对你的希望。」
时彧笑了笑,「我父亲对我的所寄的希望,是保家卫国,不是登高望远丶出人头地,打退北戎,父亲当以我为傲。」
孙孝业道:「但你是要留在长安为将的,总不能一直做潞州刺史。」
时彧不以为然:「京官有何足道哉。如若可以,我愿一生驻守边陲,何况,封疆大吏,自有风光。恕我直言,父亲半生羁留长安,像个战战兢兢的守财奴,唯有在疆场时,才显男儿本性。」
孙孝业觉得,这个侄儿还太过年轻,少不经事,没有遭遇世情的捶打,才露出这种天真姿态,等他以後成了家立了业,也就不大会这样想了。就算为了一家老小,他也说不出要永守边疆这种话。
「也是,」孙孝业唯有附和,「天子履祚之际,我们就已经追随陛下四处平定干戈了……那时候,是真正痛快!」
听说当今陛下并非顺位继承,曾引起过轩然大波,经历了七王之乱後,方才真正坐稳了含元殿上那张龙椅,父亲从龙有功,才得重用,被封广平伯。
当年父亲平息内乱,打退七王的雄风,也正是时彧後来坚定从戎的志向源泉。
孙孝业望着天井中那株深深植根於土被之中的柏木,犹豫转了话题:「对了,时彧贤侄,入城之後,沈氏,你考虑如何处置?」
时彧微愣,这段时间以来,在沿途中时彧观察到孙孝业对沈栖鸢照顾得很周全,以为出於朋友之义,对其遗孤有所体恤,但他倏然又问起沈栖鸢,时彧心头有一种不妙的错觉。
少年眉峰轻折:「孙叔,明日就要入城了。」
孙孝业没有与时彧对视,几乎是不敢对视,他想了想,失笑道:「是,正因为明日就要入城了,今日,就是最後期限,若是不提,日後再无机会。贤侄,沈氏对你来说,算不得什麽亲眷,她跟着你也有不便之处。」
时彧听出了一丝不对劲,额侧太阳穴,青筋抽动了几下,「孙叔之意,沈氏不当跟着我?」
孙孝业连忙摆手:「不,不。我是见贤侄,对沈氏终日不假颜色,可见对她曾经与时兄谈及婚嫁心怀芥蒂,既是如此,嗯,贤侄,你看,能否让我,带走沈氏?」
时彧蓦然扬长声量,厉声呵斥道:「孙叔!你也年纪一大把了,怎麽也趁人之危……」
孙孝业的老脸被时彧啐得一阵发红,面皮紧绷,他急忙再摇手,制止时彧继续往下说。
时彧卖他面子这才不说了,但孙孝业涨红的老脸,这温度就没消下去,说到一半了,怎麽敢不继续说下去,他急欲替自己做辩护。
「贤侄,你孙叔年纪确实,给沈娘子做爹那都是绰绰有馀的,我也年过半百早不想那事了,我不是让沈氏跟了我,就是你知晓的,我有一子……」
时彧恍然大悟。
孙孝业的确有一个儿子,名唤孙钧。身为将门之後,孙钧也是年纪轻轻投军,但因能力不济,以对方十倍兵力,合而围之,仍是被杀了个人仰马翻,不仅损兵折将,孙钧也在那场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
没有了腿,他再也不能当将军,多年来一直待在长安养病。
时彧曾听父亲谈起过,说他没了腿之後,自暴自弃,整日眠花宿柳,糟蹋女子。
後来他一直独身不娶,也是因为长安没有娘子愿意嫁他。
孙孝业却提出,希望能接走沈氏。
他的儿子分明在长安求娶无门,眼下,是何来的自信沈氏就一定会从?
是仗着与沈栖鸢亡父的家门渊源,还是看不起沈栖鸢之前流落乐营,是罪臣之後,曾在乐籍为伎?
就那麽笃定?
时彧的双唇不觉抿得更深,几乎成了一条线,少年眸色压沉,瞳仁间山雨欲来。
孙孝业感受到时彧的沉怒,对此也不敢继续深谈,自己儿子是副什麽德性,再没有人比自己更加清楚的了。
他也是万分无奈。
孙钧才二十出头,就没了一条腿,好人家的娘子谁人愿意嫁他?<="<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