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宋朝大官人全本txt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大结局下(第1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大结局下(第1页)

「知应当真要离开朕?若是朕这里有做得好的地方,知应何不直言相劝,这些年来朕对知应言听计从,知应难道还不知道吗?」赵祯真挚地道,当年少年天子,眼下多了许多睿智沉稳的气息。

「陛下英明神武,并无什麽过错。倒是臣年逾不惑,暮心颓志,如同熬干了的药渣儿,早已是没用了。」陈初六笑着摇了摇头道:「为相五载八个月,臣无愧於陛下殊遇,无愧於天下。如今已是无用之人了,不敢在高居相位。」

「知应这话……知应不当官,那去哪里呢?朕安排你在别的任上,也没人敢给知应做上官呐。」赵祯又道:「知应想去哪里?」

「父母在不远游,在汴京也好,在临川也好。赡养父母,教导子女,收几个学生,种几亩良田,然後着书立说。不念有益於千古,但求将此生之过错,做一个总结,让後人有所借鉴也就是了。」陈初六回到。

「罢了罢了,看样子知应决心已定。」赵祯想了片刻,道:「知应,你就用不着种田了,朕派人给你种地。封你为临川国公丶中书令丶开封书院院长,你便在开封府里,朕有事情,也可以去问你,几位皇子,也可时常去见你,如何?」

「臣谢陛下隆恩。」陈初六这时又道:「但臣父母要是想回临川看看,臣也随着过去,臣还想去太原府看看哩……」

「知应想去哪里,朕都不管了。」赵祯长叹一声:「陈思怀丶徐良骏丶何健京丶陈善修这四人之外,知应还有什麽人可以举荐?十年之後能继知应的志向的。」

「富弼丶韩琦丶欧阳修丶范仲淹丶包拯皆一时英杰,苏洵丶苏轼丶司马光丶文彦博等尚未及第者也都是有大才的。这些人政见或许有些异同,但对朝廷都是一片赤诚。陛下用人当重用循吏而慎用清流,多务实少务虚。」

「天下承平日久,一些撑场面的事情就多了。知应,若是你不在朝廷,朝野奢靡成性,又当如何遏制?」

「富则生逸,无可遏制。只要天下富贵,不集中与一家一姓就行了。再者说来,普通百姓是不会富到安逸的,有衣有食之後,还得有车有房。」陈初六笑着回到,却在这时,门外推门而入,王中正步入。

「陛下,陈先生,大喜事。」王中正拿着几份密折过来:「东瀛传来消息,赵王爷打下了东瀛岛,将东瀛直接平定,列为海外州县。赵王爷发现了许多银矿,这是请朝廷委派州县过去,统御其民。」

「还有一件大喜事,狄青狄将军率兵,将西凉叛军馀部一举平定,将伪西凉王捆绑入京。而辽国四境不安,派兵前来帮忙,曹将军率大军东进,歼灭辽国五万兵马,夺下数州之地。高丽国也趁机出击,也痛击辽国。」

「辽国四面楚歌,与曹将军约定停战,不久之後就要派使者过来与陛下和谈,重新签订盟约。」

「哦?」赵祯结果密折,笑道:「这些成果,皆是知应定策之功。若是没有知应定策,如今这两个地方,平不下来。」

「唔……东瀛遥远,兵锋难至,若想要长治久安,还得用佛道之流,教化其名。至於辽国,不过是汉时匈奴,只要蚕食其土地便可。这次谈判,先去其尊号,削减岁币,若是不从,就率军攻打。眼下要当心一点的,乃是高丽国,这几年以战养战,已经成了不小隐患。若是在东瀛立足安稳,或可从海上威胁高丽。」

赵祯点了点头,将陈初六的话一句一句记在心里。其实他知道,陈初六并非没有计策可出了,但为相五载,才四十岁的陈初六,已有了白发。高处不胜寒,宰相的位子实在是过於劳累。

陈初六虽然离开相位,但他培养出来了几十个小陈初六,只要陈初六仍在汴京,随时能找到,赵祯倒也安心。

从私心来看,赵祯还想陈初六多活几年,帮自己坐这江山。想陈初六这种人才,又忠心耿耿,爱民如子,却丝毫不会与他作对的人,就是翻遍了三山五岳,也找不出这麽一个人来。

征服东瀛丶辽国之後,便可以派人去美洲大陆了。陈初六眯着眼睛,沉思了片刻,这些事情说给赵祯听,他未必能好的用上。若是因此弄得大宋穷兵黩武,那就得不偿失了。俯瞰天下,倒也没多少事情,能再让陈初六操心。

不久之後,陈初六以中书令丶临川国公,从朝中淡去。初时,朝野闻听这个消息,还有一丝惊恐,但听到陈初六仍在开封府,这心也就放在了肚子里。

从陈初六封侯拜相,到往後十馀年,大宋国蒸蒸日上,百姓富足安康。直到陈初六丶赵祯丶富弼丶韩琦丶苏轼这一大群英杰纷纷故去,大宋已是雄霸大陆,成为了不下於汉唐时期的大帝国。

又传百馀年,大帝国才有衰败的迹象,但也是内部的衰败,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别的外敌能够威胁到华夏!

陈初六想成为的千古名相,俨然是做到了。

史学家评曰:「时天下纷纷,初六知其然,慨然而出其身。奋乾刚,行慧断,宫府内外,一听於己。赏罚予夺,悉决於心。所患者,志不行而事功不立,所忧者,天下百姓也!履鼎贵之位,竖震世之勋。汉唐以来,以功业炳史册者,至若意量广远,气充识定,志以天下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则惟宋陈初六一人而已!」

卸去宰相之位,陈初六在开封府一座山林之中,耕读传家。三节两寿或者朝廷遇到了麻烦的时候,便来请他出山或者出主意。

陈初六回了临川小住了几个月,离开之後,也没再回去。去太原府的次数,倒是多一些,毕竟河流疏通了运道,来回都十分方便。到後来徐良骏丶陈善修丶狄青丶陈小虎相继在朝中手握大权,陈初六在位期间所做的一切,也都延续下来了。而陈初六的子孙,开始去别的大陆当总督,也是王侯辈出。

终於有一日,街头巷尾不再谈论陈初六的传奇,而有了新的故事,新的英雄。但哪怕到了千年之後,这个世界的人,只要愿意回想一下昨天,总绕不过的主角,便是陈初六。

全书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