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思昂自然知道,那个对宋思铭有知遇之恩的人是谁。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见宋思铭之前,他通过各个渠道,对宋思铭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实事求是地讲,宋思铭的情况,确实和他有些类似。
而宋思铭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意味着他寄希望宋思铭去找闫胜利,改变案件定性,已经不现实了。
不过,柯思昂也没有因此把脸拉下来。
“宋乡长,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这个话题略过,说说王寨乡的年货节吧!”
柯思昂对宋思铭说道。
“柯总还要参加王寨乡的年货节?”
这让宋思铭倍感意外。
他以为,柯思昂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张巍然,既然张巍然的事办不成,那这顿饭也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不止要参加,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也会提上日程。”
柯思昂说道。
“这……”
就在一分钟前,柯思昂可还是拿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作为筹码,一分钟后,就变成无条件的了,这转变未免也太快了。
搞得宋思铭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柯思昂解释道:“宋乡长,我是真的看了江北日报,知道你在王寨乡都做了什么,说实话,我很佩服你。当年,我还在江台市第三制药厂的时候,第三制药厂有一句口号,叫做好药,为人民,我把这句口号,写到我的办公桌上,只要一坐下,就能看到,但很遗憾,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坚持下去。”
“我觉得,柯总只是岗位变了,心还是那颗心。”
宋思铭说道。
“其实,新粮集团的创始人,也是从国企走出来的,他给我们开会时,经常说,民营企业一样肩负着社会责任。”
“所以,我之前在电话里,跟宋乡长说的,新粮集团一直专注扶贫助农,并非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我为了见宋思铭,而刻意编造出来的。”
“这些年,新粮集团切切实实做了一些扶贫助农的项目。”
“只是,绝多大数的项目,效果不及预期。”
柯思昂讲述道。
“不及预期?”
“为什么?”
宋思铭好奇地问道。
“基本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
“我们投资的目的是扶贫助农,但很多地方政府的负责人,只是把这些投资,当做自己的政绩。”
“实际操作中,他们只看数据,只看对他们有利的数据。”
“这使得我们很多前期规划,都落不到实处。”
“由于过往的经验教训,新粮集团对于新的扶贫助农项目,都非常谨慎。”
“宋乡长可能不知道,上午的时候,我已经跟贵县的冉县长,陈副县长谈过了,但实话实说,我并看出冉县长和陈副县长,和我之前接触的那些唯政绩论的官员,有什么区别。”
柯思昂推心置腹地对宋思铭说道。
“只是见一次面,谈一次话,很难真正地了解一个人。”
宋思铭为自己的两位上级辩解。
“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但站在我的角度,我是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了解一个当地官员的,有时候,只能凭第一印象。”
柯思昂说得很实在。
“看来,柯总对我的第一印象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