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最终还是被霍翎说服了。
她也知道了丈夫为什么会屡屡被霍翎说服。
这个继女的口才,实在不是一般的好。
只是,还有一件事让方氏很犹豫。
看了眼儿子,方氏咬着牙,忍着肉疼:“你爹临行前,让我在大事上多听听你的意见……”
“既然这件事情是为了你爹的前程……你、你手里的钱还、还是自己留着吧……”
这话她说得十分磕绊吃力,以至于脸上表情都显得扭曲,仿佛下一刻就会反悔般。
但她终究还是说了出来。
霍翎心下轻叹。
这就是她无法讨厌方氏的原因了。
生母在生她时难产身亡,等生母孝期一过,她爹就在同僚的介绍下,娶了方氏为续弦,生下儿子霍泽。
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方氏对霍翎这边自然就疏忽了许多,但要说苛待也犯不上。
该配的丫鬟,该有的衣裳饰月钱,都不会少。
生母留给她的东西,方氏也都陆陆续续交还到她手上。
继母做到这一步,也没什么好苛责的了,霍翎总不能希望方氏待自己好过霍泽。
——别说方氏了,就连身为亲生父亲的霍世鸣,不也没做到一碗水端平吗?
斟酌片刻,霍翎还是道:“公中未必能一下子挪出这么多现银。”
“不如这样,这笔钱暂时由我出着。等爹爹大胜归来,得了朝廷封赏,再把这笔银子补给我就是了。”
方氏长舒口气,立刻顺着霍翎给的台阶答应下来。
***
与此同时,县衙。
邱县令正在与师爷商量赈灾之事。
“这才过去了两天,城门外就聚拢了六七百个流民,接下来可如何是好。”
衙门仓库里还有不少存粮,短时间内足够支应,但时间一长,流民数量增加,这些存粮就完全不够看了。
师爷提醒:“大人,今年受灾的可不止流民,还有我们县城的老百姓。我们这两天在城门施粥,来领粥的人过了八百之数。”
那多出来的,都是永安县本地人。
县衙赈灾,总不能只救济从外地逃亡过来的流民,不救济自己的父老乡亲吧。
朝廷的赈灾粮粗糙干砺,咽下去时会将嗓子磨得生疼,要不是家中生计艰难,也不会有人来领这些赈灾粮。
所以就算明知道那些来领粥的不是流民,衙役们还是派了米汤。
邱县令愁眉不展,来回踱步:“还是得找县中大户帮忙。”
师爷点头应是,心里却不看好。
他家大人才刚上任一年,与县中大户的关系很是一般。真要求到县中大户头上,他们估计只会出个三瓜两枣来埋汰人。
而且——
“近段时间,永安县的粮食价格一涨再涨。您别忘了,那些粮铺背后站着的可都是县中大户。”
“您要他们捐粮,和要他们割肉无异。”
邱县令一咬牙,眸中有凶光一闪而过。
“端王是朝廷派来的督军,身份尊贵,又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是他来到燕西后,亲自下的第一道政令。”
“谁敢推诿不上心,谁赈灾不力导致后方生变,不仅会丢了官,还有可能丢了命,本官可不想成为端王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师爷听出了邱县令的言外之意。
不过,非常时刻,确实要行非常手段。
正要再说些什么,大门突然被人敲响。
是县令夫人身边伺候的下人,说有重要的事情,请县令回一趟后院。
“夫人说,是有人上门捐赠粮食银两。”
邱县令眼眸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