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要保障经济民生,那唯有事事巨细,方才能造就今日太原之盛世。
“就别相互吹捧了,说说正事吧,如今江南改革之风正盛,所有政令,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但大明之天下,并非只有南方,所以向北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也是势在必行。”
“瑾瑜,传信太原,今日起,皇命诏曰,政令畅通太原,辅国为之大计也,当以百姓为重,当以天下为先。”
“责命太原,辅政朝廷,向北延伸,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朱棡仍是摆手道。
“遵命。”
顾修齐与钟伯弦相继站起,躬身道。
“差点忘了,大明宝钞之弊端,也是改革在即,但国家缺乏人才,特别是经学之才。”
“所以孤想让你们,出任正四品经学馆院正,从四品副院正,为大明教授经学之才。”
朱棡又是轻拍脑门,方才看向顾修齐与钟伯弦笑道。
“回禀殿下,微臣愿意。”
顾修齐与钟伯弦的眼中,皆是闪过一道精芒,便又是躬身道。
经学馆,经学之才,相当于掌控了未来的国家财税之重。
毕竟若仅是改革大明宝钞之才,又何必增设经学馆?
无非就是未雨绸缪,为大明经济铺路,培养底蕴,聚拢人才。
那顾修齐与钟伯弦成为任院正、副院正。
未来执掌大明财税者,必是他们门下,也必会为晋王所用。
从此布局,以此谋划,足以与太子朱标抗衡。
甚至,借以抗衡皇权!
“那孤便放心了。”
见状,朱棡也是笑着点了点头。
大明屈一指的经学之才,便是眼前的晋王朱棡,再者、便是顾修齐与钟伯弦。
因为他们皆是朱棡调教而出,而朱棡多次出征塞北,也都是由顾修齐调度军资,为朱棡坐镇后方。
所以让顾修齐为主,钟伯弦为辅,最为合适。
但殊不知,真正让顾修齐与钟伯弦动心的,是经学馆能为朱棡带来多大的助力。
“殿下,此次朝廷于江南士族手中收回的田亩,是收为官田所用,还是以太原为例,分于百姓?”
随后,顾修齐又是看向朱棡询问道。
江南士族手中的田亩,何其之多!
即便是刚查完应天府附近的州府,都足以让朝廷动容!
为此,朱元璋又是大雷霆,说他还是太仁慈,竟然还在奉天殿上,放了这群狗东西一马。
可朱元璋金口玉言,而且圣旨一出,岂能反悔?
但朱元璋脑瓜子一转,便又是一道圣旨,凡隐瞒田亩过甚者,补缴田税之外,收回田亩,充以官田。
再加上查抄江南士族的田亩,使得大明所持有的官田,几乎达到一个恐怖的数目,特别是这其中隐瞒不报的数目,便是占了一半。
这也难怪,不管是江南士族、浙东人氏、还是淮西淮西,都甘愿铤而走险,无外乎其中利益之巨大,根本难以抵抗。
还有就是世人大多随波逐流,而一家敢动,万家便敢随,毕竟法不责众。
然,天下之治,也都逃不过一个“仁”字。
只是可惜,他们遇上的是老朱家。
“昔日,孤刚至太原,根基浅薄,而改革之难,难于上青天。”
“所以唯有鼓动民心,方才能有今日之景象。”
“而为了稳固民心,并且鼓励开荒耕种,孤才大力推行摊丁入亩,并且将田亩分于百姓。”
“但更多的是因为北方贫瘠,百姓难有依靠。”
“可江南与浙东不同,这本身就是大明财税之重镇,所以收缴田亩为官田,自然不用分于百姓。”
“反而是要以摊丁入亩,大明仁政为主,继续鼓励百姓开垦田亩,借以强国。”
“至于所收缴之官田,孤想成立田畴司,设立于户部之下,总揽官田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