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四多年以后
在安安步入中年的时候,塑料制品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于是安安家又用上了压水井,她和尹川就不用再挑水了。
南北方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用电了,但是北方就还慢一点。
一些手电筒和卡带播放机开始重出江湖。
安安原来只能从书中看到的东西,和当初妈妈年轻时使用过的东西,现在也能逐渐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她和丈夫会买一两件回来满足好奇心,也会和家人一起去小城照相留作纪念。
她知道自己家住的偏远,要拉电线基本不可能,最远应该也就到他们最近的一个村庄。
一切都由南向北慢慢传播着,安安猜想未来应该会和书中讲的那样,在某一个时间点突飞猛进。
可她又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应该不会见到了,当初和妈妈一样的时代。
毕竟人就这么多一点,再怎么快也走不到那一步,但是她觉得自己的孩子秋秋可以见到。
或者秋秋有孩子的话,应该就能享受了。
当初母亲还在的时候就说过,虽然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人的欲望是很难把握的。
当初穷苦的人们觉得每天能一天三顿白米饭就是好日子,可是真的等大家有鱼有肉一天三顿都吃的好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又奔着车和房去了。
别人都有,自己没有,就会形成极大的落差,甚至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不仅逼迫自己要往上爬,连孩子也会被附上人生意义。
于是孩子们没有了生活压力,又出现了精神压力。
正在经受无形的精神压力的孩子,会被经历过有形困苦生活的大人嘲笑,大人们会认为自己经历过的吃不饱饭的时代才是最惨的,精神压力那是闲的。
当初她还不明白精神压力是什么,现在她明白了,人们开始攀比谁家有电筒,谁家有收音机录音机,还有缝纫机和手表了。
当人吃饱,就该找点别的事情来比较了,连带着孩子们读书的事情也要开始比较。
连婚丧嫁娶都开始攀比,又有什么是不能比较的呢?
纸质的报纸和杂志开始出现,人们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于是更加向往南方,不少年轻人开始希望去那里闯出新天地。
在时代的进程中,会有不少人想要闯一闯,但是真正能笑到最后的是少数。
在安安看来,连成功在历史上都能循环往复,就看是哪些幸运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了。
自行车变多,后来四轮烧油的农用车也出来了,卡车也出现在北方。
一些主要的路段也开始拓宽,水泥土重出江湖,车子在北方主要是运煤或者运木头。
人们想要去另一个地方不再和之前那样花费很久的时间和精力,虽然速度还远远赶不上天灾之前。
后来小城和村庄通电,还有人带着放映设备来村里放电影。
安安和丈夫还有周边邻居都去了,放的居然还是多年以前的老片子,被修复还原之后再次播放。
周边来了许多人,一个铁架子搭起来,挂上十分宽大的幕布,能让所有人都看到。
文浅那一辈人们都走了,现在看电影的人感慨着前人的生活,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同情。
他们或多或少知道以前的事情,却也不能真正了解那个时代,毕竟中间隔了太久。
安安在看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是不是在多年以前,年轻的她也看过同一部影片呢?
因为家中有文字记录,还有早期凋零的报纸,安安在任何新鲜事物出现的时候都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尹川问安安要不要去小城或者村庄居住,安安拒绝了,偶尔去看看可以,但是让她长久的离开家里她就舍不得。
她觉得自己可能是年纪大了,更加留恋从小长大的地方,在这里才能感觉到安全感。
秋秋有的时候就很好奇,南方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安安问她要不要去看看的时候她说不要。
秋秋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想离自己的家人太远,虽然她去不了远方,但远方的消息她也一直能知道,
安安告诉她,要看南方发展到什么程度,看他们能不能看到上方的星空就行了。
这是当初文浅告诉她的,城市发展,空气污染加上夜晚的光污染,连天上的星星都看不到的时候就是差不多了。
这个后来慢慢得到了印证,从南方回来的人描述过,星星变少了,但不至于完全看不见。
此时的南方还不能做到,在夜晚点亮一些无用的灯光,所以天空暂时还能看。
不过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星空在城区就很难看到了。
安安一直都在关注生活的各种变化,仿佛母亲的时代在自己面前逐渐展现,她可以想象到母亲当初的生活了。